人民币中间价又贬千点 全球市场再现“暴动”

人民币中间价又贬千点 全球市场再现“暴动”

12 八月 2015, 08:47
abbott
0
472

周三(8月12日)中国央行(PBOC)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设在6.3306,创下2012年10月份以来的最弱水平,比周二中间价调降1008个基点或1.62%。受人民币贬值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再度出现动荡;外汇市场方面,澳元再度成为头号“受害者”,澳元/美元一度下挫至2009年以来最低,亚太股市和新兴市场货币全线下挫,美债收益率出现暴跌,国际金价也一度急跌。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今日报6.3306元,较上日中间价跌1.6%,也刷新逾三年低点。

 

有外汇交易员指出,美元/人民币中间价今日设6.3306,高于许多交易模型预计的6.3250。

因今日中间价继续大幅下调,人民币即期今日开盘报6.4300元,较昨日收盘跌1.66%,刷新四年低点。

而今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CNH)出现暴跌,盘中一度下探6.57的四年低点,两地价差也拉大到800点以上。

 

中国央行8月11日宣布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以增强其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自今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并一次性贬值近2%。周二人民币创出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引发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下跌。

分析师认为,从中间价表现看,本轮贬值会来得比较急促,而在央行达成目标之前,可能会放手让汇率贬值。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要有一轮贬值,不可能再回到二季度这个僵持状态了。”

他指出,就算是达到央行目标价位之后,央行也会对汇率进行控制,既不会任由汇率贬值,也不会让汇率再度陷入窄幅横盘整理走势,更有可能是进入一个双向波动。

刘东亮认为,离岸CNH可能和在岸价格有一定偏离度,但由于离岸CNH并没有定价权,终究不会偏离在岸价格太远,无需太过关注。

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驻新加坡经济学家Zhou Hao在周二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亚洲货币蒙受汇率走弱的压力,或引发新一轮资本外流;持有大量美元负债的中国企业将承受外汇损失。

报告并显示,中间价一次性校正以及交易时间延长,将有助缩窄两地人民币价差,并增加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机会。

针对周三中间价继续大跌,央行最新评论称,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波动是正常的。短暂的磨合期过后,外汇市场日内的汇率波动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变动将会逐渐趋向合理平稳。而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

央行网站刊登答记者问称,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波动是正常的,不仅是中间价市场化程度提高的体现,也是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决定性作用的反映。

央行表示,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后,做市商报价和进行市场交易试探并寻求外汇市场供求均衡点的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都有可能会临时性加大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波动。

外汇市场方面,澳元再度成为头号“受害者”,澳元/美元一度下挫至2009年以来最低。该汇价最新跌0.9%至0.7234,最低探至0.7217。

一位亚洲的外汇交易员表示,尽管做市商调低了买盘价格,但是宏观账户和杠杆账户依然在抛售澳元/美元。

 

布朗兄弟哈里曼(Brown Brothers Harriman)驻东京的资深外汇分析师Masashi Murata表示:“关注澳元,它正在下滑,因投资者担心中国的官方态度究竟为何,中国决策者甚至在雷曼兄弟危机(2008年)期间都没有采取这样的贬值行动,但现在却这么做了,意味着他们可能强烈担忧本国经济增长。”

美债、美股和黄金市场都对中国央行周三再度大幅下调中间价作出强烈反应:

 

美债收益率则连续第二日重挫:

 

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周三称,央行的举动不应该被解读为人民币将出现趋势性贬值。

受人民币汇率持续下滑影响,一些人担心可能出现货币战。不过,亚洲各国决策者纷纷大谈这一变化可能带来的益处,却淡化了发生货币战和本国出口面临打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