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是否已经到了该恐惧的时刻?

中国股市是否已经到了该恐惧的时刻?

7 五月 2015, 10:00
rufiya yusupova
0
555

专栏作家钮文新在撰文中提到,中国股市“政策市”的味道相对浓郁,所以股市不仅有投资者的贪婪与恐惧,而且有管理者的贪婪与恐惧。这一观点值得关注。

  股市需要调整,这既是市场的技术要求,也是股市运行中必然出现的市况。还是那句老话:哪有只涨不跌的股市?

  牛市也一样,如果过程中不经历一次次充分调整,疯疯癫癫地上涨不仅不可持续,而且这样的“短命牛”,也就不能称其为牛市了。

  毕竟,牛市不仅需要上涨的高度,更需要持续的时间。笔者坚信,快牛、短命牛既不是管理者的意愿,更不是投资者意愿。所以,我们投资股市必须要懂大道理。

  什么是大道理?讲个故事。笔者是1992年正式开始证券新闻报道的。那时,国际大投行纷纷进入中国,人家是老前辈嘛,总要听人家讲讲课。

  而那时候,这些大投行也不厌其烦地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讲座,笔者自然成了“听课者”的角色。

  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这些大投行的讲课没什么新鲜事,总在说一些什么“长线投资”、什么“有涨就有跌”、什么“信息要透明”、什么“关注基本面”等等一些套话。

  全是大道理,老听这些真腻歪,渐渐地也就不愿意再听了。当时想,这些个大道理谁不懂,用得着这般三番五次吗?

  20年过去了,当我再回忆起当年的这些讲座,经常感慨良多。而最大的体会就是,做股票投资必须遵从大道理,因为只有大道理才是真理,才不会错。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多少人能够想起这些大道理?更不用说坚持。

  巴菲特是中国股市投资者心中的偶像,我是1995年从香港获得第一本他写的书,还有彼得•林奇等等。这还要感谢投资家汪潮涌先生,当年他还是摩根•斯坦利驻京首席代表。

  拜读巴菲特的书真得很有快感,他总结了许多投资者的道理,甚至在我看来,那些就股票投资的“经文”。道理极其浅显,文字极其精炼,但记得住吗?记住了能变成行动吗?很难、很难。

  笔者认为,学习巴菲特,难就难在“恐惧与贪婪的转换”。我们必须承认,恐惧与贪婪是人性。既然是人性就很难克服,准确地讲,基本无法克服,而恐惧与贪婪却是股票投资的天敌。那怎么办?找到“恐惧与贪婪的、正确的转换时点”。这就是巴菲特的秘诀。

  他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看到吗?大道理。但这个大道理告诉我们两点秘诀:其一,巴菲特也无法克服贪婪和恐惧;其二,他为自己的贪婪和恐怕找到了正确的转换时点。

  容易做到吗?不容易。因为,往往万众贪婪之时,股票疯涨。开始的时候你还感到恐惧,但一次、两次、三次证明自己的恐惧都错了,结果“恐惧转化为更大的贪婪”,于是赌性大发。最后,市场能量耗尽而下跌之时,那还在贪婪地等待着“自己恐惧失败”的历史重演。

  所以,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这不是说教,而是经验,是“贪婪与恐惧转换正确时点”的把握,是大道理,是最接近真理的正确,但很难做到。

  很多事,说难就难,所不难也不难,尤其在中国。如果把握“贪婪与恐惧”的转换点?在中国把握它其实不难。因为,中国股市“政策市”的味道相对浓郁,所以股市不仅有投资者的贪婪与恐惧,而且有管理者的贪婪与恐惧。

  所以,我们的贪婪和恐惧要跟上管理者的节奏:这就是“炒股要听党的话”。要让贪婪和恐惧变成一张一弛的愉快,而不是每天都在“贪婪恐惧交织”的纠结中痛苦。

  记得1996年股市有句名言:你的钱很累,怎么会给你生儿子?这句话实际是在告诫那些短线投机的人、贪婪和恐惧转换太快的人,希望他们让钱安静些,怀孕足月再生产。好像是句玩笑吧?

  其实,真正在股市中集大成者,往往是那些“让钱很轻松”的人。打从1995年关注巴菲特,到今天,总是看到他那样快乐,而绝不会为投资而纠结、痛苦。

  2008年,他毫不犹豫地出手投资高盛等金融机构,国内许多人认为,这回老爷子可能开始走麦城了,但结果告诉我们,这笔投资成功到巴菲特本人都爱不释手。可见,他贪婪在一个伟大的投资时点上。

  最后我想说,中国股市远不到应当恐惧的时刻,但必须有一轮充分的调整。因为,拒绝调整会使所有人更加恐惧,那中国股市就太脆弱了。记住那句老话:洗洗才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