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国际能源公司的两大使命

未来20年,国际能源公司的两大使命

7 四月 2015, 08:21
rufiya yusupova
0
431
世界能源问题,向日趋复杂化和全球化。尽管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有望增长到19%-34%,但2040年能源结构仍将高度依赖化石能源。为此任何国际能源企业必须实现两个主要目标:一,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有能源集团在制定其未来发展策略时需要思考的基础,无疑是将“为更多人提供安全、清洁、并且有价格优势的能源”作为企业的使命

本世纪初始之时,谁能料到15年之后,中国对电力的需求会增长二倍,一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谁能预料到美国页岩油气的开发会在10年内使美国石油行业摆脱对外依存,产量甚至超过沙特阿拉伯?谁又能预料到,德国的“能源转型计划”(Energie Wende)和其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反而导致(至少在初期)德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就在最近,谁又能在2014年9月就料想到4个月之后,每桶原油的价格将跌破50美元? 

世界能源的最新发展已经表明,即使基本趋势仍在,但一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正在被颠覆。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业内人士可以保留意见,但必须同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快速做出应对。 

我们必须认识到与能源相关的所有现象几乎都变得越来越复杂, 越来越全球化。一方面,即使一个最微小参数的改变也会影响整体,德国的例子就是佐证;另一方面,涉及能源领域的诸多问题已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国家范围内,而早已成为全球性课题。这些问题包括:资源获取、市场特性、定价、技术开发、核心技术掌握,气候环境,地缘政治危机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解决未来二十年中会出现的问题呢?任何国际能源企业必须实现两个主要目标:一,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二,应对气候变化。所有能源集团在制定其未来发展策略时需要思考的基础,无疑是将“为更多人提供安全、清洁、并且有价格优势的能源”作为企业的使命。 

全球能源需求仍不断增长 

支配着全球能源消费的两大因素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 预计2040年全球人口将从2012年的70亿增至90亿,非洲和亚洲人口各增长10亿左右。而各国专家达成的全球经济增长的共识是:在2012年至2040年期间,每年增长3%-3.5%,其中非洲、中东和亚洲每年增长超过5%,中国增长超过4%。 

这些趋势对于全球能源消费意味着什么?尽管我们可以人为乐观地将第三个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世界平均水平),即不断改善的能源强度因素(单位GDP能耗),但国际能源署的最新预测表明,全球能源需求在以每年0.5%-1.5%的速度增长。到2040年,世界能源消耗相对于2012年将增长35%以上(即相对于2012年的约130亿吨标准油,到2040年将消耗约180亿吨标准油)。其中,中国的能耗增长将达到近45%。 

无论哪一种假设,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尽管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有望增长到19%-34%,但2040年能源结构仍将高度依赖化石能源。根

据国际能源署对未来可能的几种情景分析中,中等情景下,化石能源将占据74%的能源需求(其中石油占26%,天然气和煤炭各占24%),在低碳情景下(即 450 ppm情景,该情景理论上能够在2100年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C)化石能源占比为59%,其中天然气占22%,石油占21%,煤炭占16%。在中国,中等情景下化石能源比例高达79%,其中,煤炭占51%;在450 ppm情景中,这个比例为63%,其中煤炭占38%。 

无论实现哪种情景都需要国际能源公司做出巨大的努力。一方面,我们的企业需要进行重大投资(每年超过7500亿美元投资),以开展日益复杂的油气开采新项目,而且还需要弥补现有项目的产量下降问题。(这些减产项目将占2030年全部产量的近50%); 另一方面,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长率应该更高(在平均情景中涨为现在的5倍,在450ppm情景中涨为现有产量的10倍)。尤其在中国,其每年增长率应该达到7.4%-9.4%。 

并且,对于所有国际能源集团来说,他们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在研发和创新上下功夫,确保企业持续不断地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大量的资源投入也能保证充足的技术投入,以提高碳氢化合物的开采率(至今平均开采率仅为35%),开拓在深水和超深水领域的储量,以及开发页岩气等,并同时保证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资源可以显著降低我们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在2000年至2013年间,我们经历了每年平均以14%速度增长的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 

最后,这些资源还可以保证我们开发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创新技术和盈利商业模式,尤其是在太阳能产业方面。 

关注气候变化是企业的业务需要和社会责任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化石燃料的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尽管在化石燃料气体排放中,40%以上都来自于煤炭,然而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亦不得不承认,他们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要降低他们的产品排放量。 

这种使命应该和能源结构的演化及其相关的商业模式齐头并进。首先,大力发展天然气:在三大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排放最低的(单位最终能源产品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它是煤炭的最佳替代能源,对可再生能源进行不可或缺的补充。尤其在中国更有意义,中国政府正大力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煤炭产量。 

其次,我们必须重点开发经济效益最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那些无需政府补贴仅靠技术进步就可实现盈利的新能源。太阳能光伏产业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其电池组件的收益率和产品成本控制方面已得到长足发展,在超过17个国家很有竞争力。将诸如此类的高科技供给贫困地区,十分具有战略意义,能够使这些地区的人们也享受到便利的能源供给形式。 

其三,我们必须付诸行动,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生产成本。无论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这样的上游产业, 还是化工和炼化行业(工艺改进、降低消耗和损失、提高利用率等)来说,既需要技术创新,同时又需要卓越的营运。这意味着必须帮助我们的客户减少能耗、提高能效,向其提供更好的、更高效的产品,并向他们解释其在节能增效研究中承担的责任。 

其四,企业还应履行社会责任,从自身业务专长出发,为没有能源供给的地区和人们普及能源。例如,道达尔此类项目Awango 计划就从集团的天然气和太阳能业务出发。 

最后,我们应积极参加国际性组织倡导的活动,如联合国倡导的全球契约组织、气候和清洁空气联盟(CCAC),以及世界银行发起的项目等。这些举措囊括了集思广益的诸多方案,并且给我们的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尤其需要特别引起我们重视的有以下几点: 

在所有投资决策中纳入碳成本; 

在生产中控制甲烷排放(该化合物寿命短,但是却比二氧化碳更能导致气候变暖) 

在新的油田开发项目中不再例行燃烧伴生气,并不断减少老项目设施的排放量。 

我们亟待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共识,也必须部署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能源行业将不能只做人云亦云的追随者。我们应该担负起艰巨的责任,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出应有的努力。换句话说,国际能源企业应变被动为主动,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将环境保护写入企业的使命与责任并投入足够的资源。 

另外,只有谨记这一使命,企业才能从长远角度,吸引和动用更多的财力和人力资本。 

未来二十年是油气行业的转型期,随着行业变革的深化,新的格局将逐步清晰——企业数字化的冲击,大数据使生产工艺更加优化,物联网的发展——这些变革将推动油气企业不断适应和调整。未来新型的能源公司将会诞生,而它们的重要使命仍然是提供更清洁、更安全、更有竞争力的能源,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